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因子存在于哪里 洋葱的催泪因子存在于细胞结构的哪里




一、遗传基因从哪里来

1、遗传基因来自于人体内46个受精卵染色体中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物质。遗传基因,又称遗传因子,决定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2、①性状发育通常来自于基因的稳定性,来自于基因的精确自我复制。随着细胞分裂,基因分布到子细胞,或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确定角色的发展。一些是结构蛋白,更多的是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内的每一个生化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3、②遗传基因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它在染色体上排成一条直线。一个基因决定了一个特定的特征,有时可能会发生突变。因此,基因不仅是决定性状的功能单位,而且是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基因是一种物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同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中。因此,可以认为遗传基因是染色体的一个特定片段。基因是最小的不能再细分的遗传单位,但随着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已经证明一个基因内可以区分出几个功能小单位,使人们可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基因的结构和本质。遗传基因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性状,而隐性基因只能在纯合条件下表达。

4、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人类中,遗传使人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保持不变,从而使人类得以代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变异改变了物种的特性,使其得以不断前进和发展。一般来说,人类变异大多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范围。这些变异被巩固并遗传给后代。没有变异,生物世界就失去了进步和发展的条件,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它就会失去意义,有机体就不会进化。

二、辅酶Q10是怎样发现的,它存在于哪里

1957美国FrederickCrane从牛心脏线粒体中提取到一种醌类物质,是人类首次发现辅酶Q10的存在,而KarlFolkers首次确认了辅酶Q系列中Q6、Q7、Q8、Q9和辅酶Q10的化学结构,并且由于在此领域的突出表现,被誉为辅酶Q10之父。

随着辅酶Q10的发现,已经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对于辅酶Q10的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辅酶Q10作为我们身体中的必需物,在电子传递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中间载体,在膜上承载电子,维持膜两侧的电子浓度梯度,控制着线粒体渗透性过度孔,把控线粒体的凋亡进程,在传递电子的过程中还起到减少电子传递链的漏电现象所导致的线粒体ROS的产生,避免线粒体DNA,线粒体膜受到ROS的攻击导致的恶性循环,减缓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和调控细胞凋亡。在细胞外,主要是在血管中,通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降低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少NO的消耗,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调控GPⅥ信号通路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对于维生素E和C还有协同、再生的功能。

三、转录因子哪来的

转录因子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而顺式作用因子则指的是基因上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的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序列。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

真核生物在转录时往往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协助。一种蛋白质是不是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体外系统看它是否是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般可将这些转录所需的蛋白质分为三大类:

(1)RNA聚合酶的亚基,它们是转录必须的,但并不对某一启动子有特异性。

(2)某些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但是,在这一类因子中,要严格区分开哪些是RNA聚合酶的亚基,哪些仅是辅助因子,是很困难的。

(3)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如果这些顺序存在于启动子中,则这些顺序因子是一般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如果这些顺序仅存在于某些种类的启动子中,则识别这些顺序的因子也只是在这些特异启动子上起始转录必须的。

黑腹果蝇的RNA聚合酶需要至少两个转录因子方能在体外起始转录。其中一个是B因子,它与含TATA盒的部位结合。人的因子TFⅡD亦和类似的部位结合。同样,CTF(CAAT结合因子)则与腺病毒的主要晚期启动子中与CAAT盒同源的部位相结合。结合在上游区的另一个转录因子是USF(亦称MLTF),则可以识别腺病毒晚期启动子中靠近-55的顺序。转录因子Sp1则能和GC盒相结合。在SC40启动子中有多个GC盒,位于-70到-110之间。它们均能和Sp1相结合。然而含有GC盒的不同的DNA顺序与Sp1的亲和力却各不相同。可见GC盒两侧的顺序对Sp1-GC盒的结合究竟如何能影响转录。有时候需要几个转录因子才能起始转录。例如胞苷激酶的启动子需要Sp1与GC盒结合和CTF与CAAT盒结合;腺病毒晚期启动子需要TFⅡD与TATA盒结合和USF与其邻近部位相结合。以上所述的因子是一般转录都需要的,似乎并没有什么调节功能。另一些转录因子则可以调控一组特殊基因的转录。热休克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核生物的热休克基因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15bp处有一个共同顺序。HSTF因子仅在热休克细胞中有活性。它与包括热休克共同顺序在内的一段DNA相结合,所以这个因子的激活可以引起约包括20个基因的一组基因起始转录。在这里,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之间关系很类似细菌的σ因子与核心酶之间的关系。

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分为二种,一种是非特异性转录因子,它们非选择性地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如大麦(Hordeum vulgare)中的HvCBF2(C-repeat/DRE binding factor 2)(Xue et al., 2003)。还有一种称为特异型转录因子,它们能够选择性调控某种或某些基因的转录表达。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转录调控区(activation domain)、寡聚化位点(oligomerization site)以及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和特性(Liu et al., 1999)。DNA结合区带共性的结构主要有:1)HTH和 HLH结构:由两段α-螺旋夹一段β-折叠构成,α-螺旋与β-折叠之间通过β-转角或成环连接,即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和螺旋-环-螺旋结构。2)锌指结构:多见于 TFIII A和类固醇激素受体中,由一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构成。每四个半光氨酸残基或组氨酸残基螯合一分子 Zn2+,其余约 12-13个残基则呈指样突出,刚好能嵌入 DNA双螺旋的大沟中而与之相结合。3)亮氨酸拉链结构:多见于真核生物 DNA结合蛋白的 C端,与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由两段α-螺旋平行排列构成,其α-螺旋中存在每隔 7个残基规律性排列的亮氨酸残基,亮氨酸侧链交替排列而呈拉链状,两条肽链呈钳状与 DNA相结合。

同一家族的转录因子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转录调控区。

转录调控区包括转录激活区(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和转录抑制区(transcription repression domain)二种。近年来,转录的激活区被深入研究。它们一般包含DNA结合区之外的30-100个氨基酸残基,有时一个转录因子包含不止一个转录激活区。如控制植物储藏蛋白基因表达的VP1和PvALF转录因子,它们的N-末端酸性氨基酸保守序列都具有转录激活能力,与酵母转录因子GCN4和病毒转录因子的VP16的酸性氨基酸转录激活区有较高同源性(Bobb et al., 1996)。典型的植物转录因子激活区一般富含酸性氨基酸、脯氨酸或谷氨酰胺等,如GBF(G-box binding factor)含有的GCB盒(GBF conserved box)激活结构域(lunwen114 and Bevan, 1998)。

转录抑制区也是转录因子调控表达的重要位点,但是对其作用机理研究尚不深入。可能的作用方式有三种:1)与启动子的调控位点结合,阻止其它转录因子的结合;2)作用于其它转录因子,抑制其它因子的作用;3)通过改变DNA的高级结构阻止转录的发生。

转录因子必须在核内作用,才能起到调控表达的目的。因此,转录因子上的核定位序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一个或多个核定位序列在转录因子中不规则分布,同时也存在不含核定位序列的转录因子,它们通过结合到其它转录因子上进入细胞核。核定位序列一般是转录因子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区段。目前,水稻中的GT-2、西红柿中的HSFA1-2、玉米的O2和碗豆的PS-IAA4和6等转录因子中的核定位序列都已被鉴定(Boulikas, 1994; Dehesh et al., 1995; Lyck et al., 1997; Varagona et al., 1992; Abel and Theologis, 1995)。

绝大多数转录因子结合 DNA前需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所谓二聚体化就是指两分子单体通过一定的结构域结合成二聚体,它是转录因子结合DNA时最常见的形式。由同种分子形成的二聚体称同二聚体,异种分子间形成的二聚体称异二聚体。这种多聚体的形成是转录因子上的寡聚化位点(oligomerization site)相互作用的结果,寡聚化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很保守,大多与DNA结合区相连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除二聚化或多聚化反应,还有一些调节蛋白不能直接结合DNA,而是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间接结合DNA,调节基因转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表达调控的复合物。

转录因子的作用是通过和顺式因子的互作来实现的。这段序列可以和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

四、洋葱的催泪因子存在于细胞结构的哪里

1、A、细胞膜能够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A错误;

2、 B、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B错误;

3、 C、DNA是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C错误;

4、 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正确.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因子存在于哪里和洋葱的催泪因子存在于细胞结构的哪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论坛 » 因子存在于哪里 洋葱的催泪因子存在于细胞结构的哪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