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公式()




考研数学公式,

2017至今的几年间,浙江省衢州龙游县庙下乡庙上兴村有一位老人不断向各级负责教育和林业的政府部门以及当地媒体寄送信件,前前后后百余封。

信件拆开,里边是一沓一沓数学公式的演算手稿,笔迹工整清晰,一行行严谨列好已知、假设和结论。演算手稿中推导的两个公式分别是“材积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用于计算林业中的木料用量,而寄送它们的这位老人名叫黄锦云,已是九旬。

黄锦云1930年生于浙江,在教育难以跟上的年代,他却十分好学,尤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上学时,黄锦云最擅长的科目就是数学。

49年解放前,黄锦云顺利从高中毕业,这在那个时代是稀少的事情,他成为了村里当时甚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学历学识第一人。

提前“学成归来”的遗憾与崭新人生的希望

黄锦云心性中对学识和真理有执念追求,并不是只止步于高中而已。高中毕业后他也的确曾有两次机会上大学,但因各种原因双双错过,成为他的人生遗憾。

在错过继续深造的机会回乡后,黄锦云凭借自己的文化水平成为了村里的会计,并未完全离开心爱的数学。全新的人生启程也给了黄锦云另外追求与应用知识的机会,成为会计后的黄锦云开始负责村里的稻米栽培工作,将数学知识应用在水稻种植上。

在当时,一亩地水稻需要多少株秧苗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靠农人的经验和估计,难免偏差。稻苗不够,就要补种,在农忙时费时费力耽误事,而稻苗过剩又是很大的浪费。

黄锦云敏锐的数学头脑为这个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他拿着皮尺下田下地测量长宽,算出田地面积,再根据每株秧苗的间距计算出了每亩地固定的秧苗株数用量。一亩田地需要多少株秧苗,这个小小乡村里的数学难题被这个新上任的高学历会计很快解决了。

在帮助村里解决稻米种植的秧苗用量这件大事后,黄锦云收到了很多感谢,戴上了村里发放的“大红花”。但能够将热爱的数学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是黄锦云心里最大的收获,利用数学为身边人解决问题也成为他错失大学后的新一人生意义。

黄锦云的能够用数学运算种水稻这件事很快传遍,在当时的村子里,人人都知道有一位戴过红花的高中学历的会计数学了得,是有文化,能够求助的对象。于是又有许多人找上黄锦云,希望他能够帮他们解决自己生活或生意中的数学难题,这其中就包括了村里的木匠。

两个公式的研究课题与四十年由黑转白的发髻

庙上新村林业发达,相对应的木制品业工匠也很多。老一辈工匠都手艺纯青,并且经验老道,但和插秧苗一样,木料选用得多少,也靠手捻、靠心量,多多少少有偏差,有浪费。

算出一块木制品需用的木料材积,就成为了黄锦云新的“研究课题”,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研究课题的持续时长,是近40年。

自1980年开始研究研究木材体积公式之后的近四十年间,黄锦云就总是一有空就往自己的房间里钻,埋头进行一次一次的假设,验证后又推翻。

这四十年间,他的儿孙出生长大,来来去去,但他始终如一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推算,也没有放弃过自己从学时开始就有的对知识和真理的强烈追求。

2017年,已经接近九十岁的黄锦云终于推导出了能够计算木制品木材用料的两套公式,分别是“材积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这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田间地头丈量田地面积的年轻会计,自己的五个孙子也都已经大学毕业,留在城里工作。

五个孙儿都能够成为大学生,是黄老挂在脸上的骄傲的事情。这个解放前没能上成大学的村里的会计,一定也用自己的学识和坚持,给到了孙儿启发。

但回到现在,热心的老人没有那么明显地感受到时间变迁和世界变化的速度,只想要把自己心血堆积而成的公式真正投用,能够像四十年前帮助种水稻的村民一样,帮助尽可能多能够受用于这两套公式的人。

于是就有了开头部分,老人不断向各级政府和媒体寄送信件手稿的事情,每一封手稿都由老人用钢笔工整的抄写,每一个论证的过程和环节都严谨不漏,手稿上的字体和形式,像一个严肃答题的高中生。黄老还开玩笑称希望将公式写进课本。

在寄送信件的期间直至现在,黄锦云还在不断地尝试验证公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继续着自己的数学研究生涯。

但耗时近四十年推导出的公式却并未再像那个用数学公式种稻米时代一样能够投石激浪,黄锦云的演算手稿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但沉入大海的信件也没有让黄锦云灰心,他依然一遍一遍把演算的公式工整地誊抄,再一封一封寄出。

在近三年之后,黄锦云终于得到了回应。一家媒体在接到手稿后找到了黄锦云,并将黄老的事迹和公式发掘报道。报纸发表后,后权威数学学术机构注意到了黄老的演算公式,并用专业的理论对公式进行了研究。

在惯例的故事当中,黄老这时候该是一鸣惊人。但数学专家们研究的结论是,黄锦云的公式的确正确无误,并且和祖冲之推算圆的方法非常类似,不过在现代数学学术和木制工业中早已存在更加简便实用的计算公式。

小世界里的祖冲之与回乡的青年会计

而时过境迁,当初找到黄老希望能够帮助自己计算木料使用的木匠,如今也看不到身影了吧。剩下叠叠的手稿而已,公式真正只是公式了,没有人会去使用,也没有人再给他称赞和红花,他也不再是村里学历最高,唯一上过高中的知识分子了。

在大山的围城之中,黄老是落后于世界的,没有前人理论的加持,也没有专业的指导,或有闭门造车之嫌。孤独四十年的演算,依靠的是执念,在某种程度上,黄老曾被说成如一个偏执的“民科”。

民科在近几十年被裹上了深厚的贬义,打着科学的名号牟利或害命的事件虽然零零星星,但一出现总是骇人的。科学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一,试图挑战的人在外人看来要么脑子多少有点问题,要么必然别有用心。

但“民科”这个词要落到黄老头上,多少是欲加之罪了。专家明确表示过黄老的公式是正确的,是科学的。并且自始至终黄老是为了一个好的目的。

无非是一个老人在四十年间写出了一份一份工整严谨的数学演算手稿,他享受其中,感受如同在学校里课堂中沐浴知识的快感,希望用这份知识为身边人谋求便利和发展罢了。

回到四十年前,他是一个在为村民解决问题的会计。再回到七十年前,如果没有错失两次上大学的机会,能够在完好的设施中,坚实的理论上再去研究,以他四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心气,谁能保证他不会真的是下一个祖冲之呢?

但并不重要了吧。在一个并没有“巨人肩膀”的乡村小世界,他在村民中间,或许已经像一个祖冲之。况且,尽管是两个“过时落后”,在现今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公式,但了了一个耄耋之年老人从还是一个回乡青年时就有的一生之愿,有何不好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考研数学公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论坛 » 考研数学公式()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