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期刊索引

原文载《南开史学》2022年第2期,第233-244页。注释从略。

从21世纪初两份谱牒研究期刊看民间修谱活动

冯尔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政策的调整,民间谱牍文化逐渐兴起。民间谱牒学研究者组建谱牒文化研究会,获得地方政府认可,遂在研讨谱牒文化的同时指导农民编修新家谱,从而使自身兼具“监谱先生”属性,并成为沟通修谱民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本文叙述了近年来谱牒文化研究会的出现及诸种活动业绩,其与体制内宗族文化研究者合作以提高自身品质的努力,以及地方政府利用谱牒文化研究会打造地方名片的目标而又有所顾忌的状况。

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的两份期刊

两份期刊分别是江苏常州市的《谱牒文化》、山东淄博市淄川的《谱牒研究》,它们是谱牒学研究会主办的刊物,笔者先介绍研究会,而后叙述其主办的期刊。至于办刊以外谱牒学会的活动,将在下一目交代。

(一)谱牒学研究团体的产生

最早出现的国内的谱牒学研究会是1988年会址设在山西的中国谱牒学研究会,这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学术社团,该会次年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会刊《谱牒学研究》。1993年12月,江西谱牒研究会成立,这是笔者于1994年10月24日在南昌大学历史系宗族史座谈会上听一位发言者讲的,他转述了省法制委员会许副主任的话:(学会)可以研究以前的旧谱,不研究新谱。这等于规定了研究会的研究范围,也表明江西谱牒研究会是省府认定的。国家的、省级谱牒研究会的出现,为基层谱牒研究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就笔者所知,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等省的一些地区相继诞生家族文化研究会,有江苏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惠氏研究分会、宜兴市谈氏文化研究会、山东淄川谱牒学会、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诸暨市宗谱研究会、诸暨宗谱研究会蕾山杨氏分会、诸暨聚阳孟氏研究会、诸暨暨阳黄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及其下属家谱研究会、河南冯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川渝冯氏文化研究会、海南省冯宝冼夫人文化研究会、海南冯氏宗亲会、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概而言之,无论是以谱牒、祠堂还是姓氏为名,研讨宗族文化是这些研究会的共同目标。

常州朱炳国是族谱收藏家,创办家谱馆,与谱牒学爱好者在2003年发起成立江苏省第一个谱牒文化团体,并创办《谱牒文化研究》会刊。2005年,常州市民俗研究会成立,下设谱牒文化研究委员会和祠堂文化研究委员会。2006年,研究会依托朱炳国的私藏家谱,开设了全国首个家谱陈列馆。常州的这些宗族文化研究会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并开展活动。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的合法社团资格的获得,是先向区文化局提出申请,得到认可后再向区民政局申请。2008年10月7日,武进区文化局在对其资格审查意见中认为:“筹建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前期工作到位高效,研究会会员组成结构在我区有学识上的专业性,发起单位的职能性,研究涵盖领域的代表性,文化、史志、谱学方面学者参与的普遍性”,“研究会经费来源明确、正当。”同意研究会向区民政局申请办理审批手续。武进区民政局批复:“据告悉,经审核……同意成立‘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予以注册登记,注册号:192,社团代码:50970386。”(两份批文均见《谱牒文化》创刊号,2008年10月)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经由市民政部门于2004年11月批复同意成立,《无锡日报》12月1日登载报道,宣告该会的正式成立,标志无锡传统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即使分会也是经过申请,得到总会认可才算正式社团,如惠氏祠堂研究会于2010年6月3日向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提出设立分会申请,8日,该研究会做岀《关于同意惠氏研究分会作为团体会员的批复》,名称为“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惠氏研究分会”,分会需要向总会交会费,同时提出希望分会团结族人,加强内部管理,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贡献。

淄川谱牒学会与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一样,也是经过申请被批准注册的,2007年3月的《谱牒研究•学会活动》写道,2001年7月6日,“区文化局文件:川文发(2001)36号‘关于提请批准筹建淄川谱牒学会的意见’及淄川谱牒学会章程草案等六个附件报送区民政局社团科”。

(二)常州、淄博的两份谱牒学期刊

1.常州《谱牒文化》

常州市民俗研究会、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州市武进区图书馆、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谱牒文化》于2008年10月创刊,准印证号:苏出准印(2008)字JSE-1001827,封底注明“文史资料 注意保存”。第四期2009年5月岀版,准印证号:苏出准印(2009)字JSE-1001810,封底注明:“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创刊号之《创刊词》的作者周源是“市老领导”。他说:《谱牒文化》期刊是在《谱牒文化研究》小报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产生的;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谱牒文化研究》已经出版25期,在市社科联关心和指导下,与武进图书馆联合,出版《谱牒文化》,拓展研究范围,提升研究水平,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进行新的探索,做出新的努力。希望刊物越办越好,为弘扬常州人文精神作出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期刊是民间团体谱牒文化研究会与政府图书馆合作主办,所岀刊物是江苏省出版部门批准的“内部”期刊,可以在内部流传,不得公开发行。

2.淄博淄川《谱牒研究》

笔者所见的该期刊情形,封面印的文字是:山东•淄川谱牒学会主办《谱牒研究》,(淄博市政协副主席)王颜山题签,主编孙发全,2007年3月。封底文字:淄博罗兰商务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6开本,2007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800册。实际上这是《谱牒研究》第三期。编者《前言》讲办刊宗旨:“挖掘、整理祖国宝贵的氏族文化,推行家谱改革,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并在《前言》的前面以整页篇幅介绍主编孙发全简历以及宣示办刊主旨:“研究谱牒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续修新谱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利用家谱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不必说,它也是内部期刊,非卖品——限制流通范围。据《谱牒研究》第三期的《学会活动》报道,2000年10月27日《谱牒研究》由桓台县印刷厂印制,11月8日举行谱牒学会年会和《谱牒研究》首发式。这应是第一期。

笔者手头有《谱牒文化》2008年创刊号、2009年5月的第四期和《谱牒研究》2007年3月刊三册,作为写作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谱牒文化研究会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及民间修谱

谱牒文化研究会主办期刊只是其活动内容之一,研究会的活动还表现在与所在地政府合作开展文化活动,指导民间编写新家谱。笔者从其期刊说起,倒并非唯其重要,而是刊物的内容为我们的研讨提供了宝贵资料。

(一)与政府文化部门合作开展地方文化活动

《谱牒文化》是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与市、区图书馆合办的,市、区图书馆于2006年特地新辟“家谱文献中心”,专门收藏、展示新老家谱,为大众提供咨询与借阅服务。

无锡惠山祠堂群已成为江苏单项申遗项目之一,无疑,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起了应有的作用。

2003年4月,淄川谱牒学会与淄川区图书馆签订协议书,将馆藏家谱12部、谱牒学会所存38部合办家谱资料室,供社会人士阅览。学会并动员民众新修家谱捐赠图书馆。山东寿光市孙仲春在上述《谱牒研究》上撰文《浅谈谱牒研究》,述说淄川谱牒学会“年会活动当地政协予以支持。淄川电视台以《老家谱里发现新的史料》专题播放了淄川谱牒学会会议情况”。又说“寿光台用长篇史料,连续播放《寿光市桑氏家谱》,在两个离休干部的倡导下,经数易其稿,创新了体例,用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编修新谱牒,创造了寿光谱史上的新篇章”。淄川电视台播放介绍老家谱的视频,客观上显示了淄川谱牒学会的工作成绩,而视频应系双方合作的产品。

诸暨市宗谱研究会自2011年9月成立,十余年间出版《诸暨谱牒文化》期刊22期,得到诸暨市图书馆、《诸暨市志》编辑部支持。多次参加各种市内外文化活动,以及联谊会、宗亲会、文化研究会活动。2012年与诸暨市图书馆联合举办谱牒文化展览,44姓100多部家谱参展。12月与诸暨市电视台合作制作《修谱》系列专题片3集。2013年1月在电视台播出,反响热烈,推动了修谱热潮。2019年5月,在枫桥镇枫桥大庙举办“怀祖寻根,传承文明——诸暨市家谱家训展”,展岀40姓氏69种家谱,20余版家训、家规展,引起轰动。(骆军2022年4月23日曾提供《诸暨市宗谱研究会简介》给南开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惠清楼,特谢骆军先生、惠清楼女士,本文有关诸暨市宗谱研究活动资料,笔者搜集之外,多据他们的资料书写)

(二)指导民间编修族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常州有1000种家谱问世,继1990年代修谱热之后,2010年代再次出现修谱热。朱炳国(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吴之光(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应邀担当修谱顾问,前后帮助近200个家族修了家谱。朱炳国为提高新修族谱质量,宣传与推广传统竖排版线装族谱,争取新修族谱与旧谱在排版与装帧方面保持大体一致的样貌,也是对传统家谱书写与传统线装书籍装帧文化的一种坚守,他指导编纂的《牟氏宗谱》用宣纸印刷、线装成书。朱炳国致力助推民间修谱者捐赠新修族谱给高校图书馆,加强常州地方宗族与江苏省内外部分高校的交流。2021年,谈云雷主修《宜兴孝思堂谈氏宗谱》共32卷,112册,用宣纸印制,线装,一百余部捐赠江、浙、沪等地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高校图书馆,远在天津的南开大学图书馆亦获赠一部。

前引孙仲春文章称淄川谱牒学会“指导本会会员编纂家谱、研究家谱、利用家谱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且在家谱编修后,“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人物研究及开展有关活动的实现,供各家族参考”。确实,《谱牒研究》2007年3月期的《学会活动》报道,孙发全总策划编纂的《淄川鲍氏族谱》,修成后于2005年赠送周村区档案馆、邹平县档案馆。2006年2月,孙发全等前往岭子镇南坡村,与唐作凤等研讨续修《唐氏族谱》事,年底谱成,印刷蒇事。谱牒学会副会长韩其芳策划,并与孙建民编纂《北韩孙氏支谱》于2006年4月刻印,举办颁谱典礼。学会会员王克贵等编辑出版《王氏文化》第二辑。

诸暨市宗谱研究会指导民间修谱,举办家谱培训班7次,为谱牒爱好者提供学习、探讨、交流平台,编纂《诸暨家谱总目》,为修谱检索提供方便,促进各姓氏宗谱编修200余部,其中参加编修的宗谱有《次坞俞氏》《南孟文化》《溪棣文史》《中华娄氏文化》《暨邑倪杨氏翼善堂文史》《暨阳黄氏志》《宁远生辉》《孝感芝泉文化》《诸暨戚氏春秋》《古越遗风》《御史遗风》等。

谱牒学会指导村落、市镇家谱编写,形成业务关系。村镇修谱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编写往往不得其法,甚至基本遵守传统谱法,新时代要求的观念、方法难于体现到族谱中,谱牒学会的成员去指导他们,创造修谱新体例,突出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得族谱符合时代要求。这种指导,会有或多或少不同形式的报酬。在传统社会,有人专门给人家编修族谱,是谓职业谱师。民国时期,常州人称其为“监谱先生”,如潘莘华(?-1928),辛亥革命之后任常州宜兴参议员,办小学,“民间有编修宗谱的习惯,常聘请他为‘监谱先生’,主持宗谱的编辑工作”。(武在平:《潘汉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第3页。潘莘华,潘汉年之父)笔者的意思倒不认为谱牒研究会成员是“监谱先生”,他们是修谱的名副其实的“顾问”,研究会的这种业务联系对民间修谱是好事,值得称述。

主动与学者联系及原因

前述地方各种谱牒文化研究会普遍讲求三种社会关系,一是与地方干部关系,对此,下一子目将有机会讨论;二是与村落市镇编修家谱及家族文化研究者的业务关系,业已交代;三是主动与体制内的大专院校宗族史研究者交往、互动,以提升谱牒文化研究会学术成果的品质及研究会的社会、学术地位。另一方面,当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已成气候,专业研究者也会主动联系地方研究人员,共同提高民间修谱品质。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晓霞在《办好谱牒文化 打造常州名片》文中提出了两个见解,一为谱牒文化研究会及《谱牒文化》卓有成效的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赞同,“引起了谱学界高度重视,许多名家如来新夏、卞孝萱、冯尔康、王鹤鸣、张海瀛等纷纷撰文赐稿,岀现了院校著名学者支持民间社团的可喜现象”;为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为学术界宗族文化研究建造了一个平台——“谱牒文化界进行学术研究提高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可见,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影响,既活跃家族文化研究,也提高常州市的文化知名度,所以“办好谱牒文化”,也是“打造常州名片”。确实,一些名家学者曾给《谱牒文化》供稿,创刊号的文章作者有卞孝萱、张海瀛、葛剑雄、来新夏等史学与宗族文化史研究名家,其中张海瀛是中国谱牒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四期目录进入读者眼帘的作者名单是:卞孝萱、沈津、吴仁安、葛剑雄、周有光,以及笔者。山东淄川《谱牒研究》有类似情形,其2007年3月版的目录,有张海瀛的《尹城张氏族谱序》,在“要文节录”栏目收有三篇文章,为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淄川谱牒学会顾问陆允昌《孙武家世研究》和笔者的《清初的剃发和易衣冠》。地方谱牒文化研究能够吸引学术界的瞩目,应当是通过两种途径达成的,就是张晓霞所说的,一方面是地方研究的成就引起关注,另一方面应该是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主动与学者联系,取得认同。

就常州、淄川谱牒文化研究会与学术界的联系而言,笔者不妨在这里略述与两地研究会结识的机缘。张晓霞称:“《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冯尔康序中引用旧谱谱例82处,其中26处出自常州旧谱,运用率高达31.7%,可见当年常州谱事之盛,影响之广。”这段文字始见于朱炳国《常州家谱提要·序言》称拙文《宗族制度、谱牒学和家谱的学术价值》“引用谱例82处,其中26处为常州家谱,引用率高达31.7%,亦可见当年常州谱事之盛”。他向笔者约稿,并刊登旧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家谱修纂和谱例改良》,笔者给他《宗族与村落建设述略——以明清徽州为例》,刊于他主编的《家谱与地方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又应邀为他主编的《常州名门望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第一集写序。2011年,笔者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盛清社会与扬州’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举行,邀请朱炳国与会,我们欢聚一场,又承他惠赠2007版《西庄刘氏宗谱》等常州新修家谱。笔者与孙发全有缘,他到天津寒舍相见,交流修谱及谱学研究信息,蒙他不弃,惠赠《谱牒研究》等资料。说起这些事甚为愉快,作为谱牒学、宗族史研究者,同当下民间修谱直接指导者交往,获得大量的新鲜信息,其乐无穷。地方谱牒研究会成员指导民间修谱,是置身事内,而吾辈当代宗族史研究者不论自觉或不自觉,也在客观上置身事内了。总之,地方谱牒文化研究者与宗族史研究者之间互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前者是主动一方,后者更应感谢前者的邀约盛情。

2010年以来,一些高校大众文化研究者将学术视野投向当今民间族谱编纂,与地方家谱文化研究会合作开办研习班,与修谱者共同研讨如何编写出优质族谱。让我们先看三个事例。2018年11月10-11日,浙江师范大学联合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温州大学,举办家谱理论与编修技术培训班,同时举办新谱展,并评奖,鼓励参与晒谱的家族捐赠新修族谱给协会(微信公众号“浙江家谱文化”,2018年9月19日曾推送会议通知)。由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和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9年家谱理论与编修研习班,于11月9-10日在宁波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100余人。会议在家谱编修知识培训之外,进行了学术交流(包括专家讲座和修谱经验交流)、家谱编修成果展评等活动。钱茂伟教授做了题为《做大与做小:当代中国家谱编纂的发展趋势》的讲座,他将古今中国家谱发展趋势概括为多个方面,重点讲了公众史学、通谱、小家谱、村谱。与会的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做了题为《古今家谱的递承与新谱编修》的报告,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家谱的基本知识,也提示了当代新编续修家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台州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鸣谦博士做了题为《通谱编修散议》的报告,结合赵氏通谱的编纂,论述了几个注意事项,他强调:只要将前人的精华辑录下来,分门别类,成为一书就可以了,攀龙附凤毫无意义。(微信公众号“中国公众史学”2019年11月11日推送)2018年10月6-7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华家谱展评暨家谱编修经验交流大会在郑州举行。有全国26省市500多名家谱专家、家谱主编以及爱好者参加了会议。(微信公众号“公众史学”,2018年10月9日推送)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联合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研究会联合宁波大学先后举办族谱编纂研讨班,培训修谱人员,发出的信号是地方家谱文化研究会与大学密切互动,为当今民间修谱提升品质做出努力。

四 地方官员支持谱牒研究、默认民间修谱及原因

地 方政府与当地谱牒研究会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是互动关系,这是从其各自实现需要和目标出发的。 在民政局注册成为合法社团的谱牒学会要开展活动,以取得地方官员支持为一种条件; 地方官员以研究会活动为助力,稳定社会秩序,推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同时也可执行统战政策,联系国内外友人。

(一)地方官员借助谱牒文化研究会建设和谐社会

让我们再度引述常州市老领导周源和现任领导张晓霞的见解来理解官方对于谱牒研究会的寄望,再看研究会活动如何敦请领导出席和发布指示,即可知双方互动,有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味道。

周源《创刊词》说到新修家谱的政治功能,“注重开发家谱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海内外游子寻根问祖牵线搭桥,激发炎黄子孙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热情,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尽一分力量”。至于尊奉党的领导,前面已经引述了——“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办好会刊,为“弘扬常州人文精神做出贡献”。张晓霞的《办好谱牒文化 打造常州名片》写道:“盛世修谱,众望所归,这是对民俗文化传统的回归,是文化的自觉,十分可喜。由旅台同胞羊宗达先生回乡寻根,并于1995年续修《常州武进羊氏宗谱》,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州续修的第一部宗谱,成为新时期修谱迎春之花。”他认为,修谱可以连接台海两岸同胞之情,是统战工作所需要;他也认为这一活动可谓“盛世修谱”。两位干部共同肯定了谱牒文化研究会的努力方向是:(1)奉行党的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此争取政府有关部门领导;(2)指导民间修谱符合主流意识要求,发挥宗族文化、谱牒文化研究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为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3)令谱牒文化研究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的桥梁;(4)弘扬本地家族文化优良传统,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做出努力。

地方领导、干部不只是撰文规范当地谱牒文化研究会活动,也用实际行动予以支持。常州市委书记多次莅临朱炳国创办的家谱馆,政协委员曾参观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戈氏宗祠遗址。戈氏家族历史文化名人戈裕良(1764-1830)是出身常州望族的叠山艺术家,苏州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为其代表作,山庄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戈氏家族2016年筹建戈裕良纪念馆,2019年4月7日举办“戈裕良与江南园林论坛”,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致辞,江苏省住建厅负责人、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州市政府副市长、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主任、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民政局长、文教旅游局长、常州市名城办主任、武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会。宜兴市谈氏在2018年12月22日冬至祭祖,同时举行大宗祠遗址纪念碑落成典礼,原归径乡党委书记宗洪彬岀席,族人市粮食局党委副书记谈超致欢迎词,归径村周金福书记祝贺,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对归径谈氏祠堂建设和相关活动给予全力支持,宜兴市台办主任谈伟等人为纪念碑揭幕。

淄川谱牒学会的活动,当地干部亦曾参加以示支持。2000年11月8日,淄川谱牒学会年会暨《谱牒研究》首发式举行,淄川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博山区政协文史委主任、办公室主任、图书馆馆长出席。2006年3月24日,《鲁中晨报》记者采访淄川谱牒学会,报道学会活动。2006年12月,淄博市政协举办淄博市氏族文化研讨会,孙发全等参加研讨。前述淄川电视台专题播放《老家谱里发现新的史料》、寿光连续播放《寿光市桑氏家谱》,都是地方干部支持谱牒研究会活动的表现。

常州、淄博党政干部支持谱牒文化研究,多系政协人员参与,或许将这类事务视作文化干部、统战干部的业务。

(二)地方干部两难处境

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致力于敦请地方领导和干部指导、支持其活动,是为自家争面子,也有其不得已的因素。在修谱和宗族活动渐盛的社会大背景中,孙仲春曾撰文对修谱遇有阻力和新修谱质量欠佳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更曾犀利批评反对民间修谱的一些地方官员的态度。他认为,尽管修谱遇到了资金、人才等问题,“在目前形势下,把(修谱)这个热情引导到创新体制,遵纪守法,凝聚族人,促进安定团结上来。用马列主义观点修谱,用无产阶级思想占领修谱阵地,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盛世修志,丰年修谱,是大势所趋。政府至少是统战政协部门应予支持,因势利导,把家谱修成全新的谱牒,使修谱热潮健康发展,引导到凝聚民心,达到安定团结的目的。”孙仲春是山东省寿光市民政局离休干部,30多年搜集寿光史料,写出《寿光抗日烽火》等十多部红色文化书籍,被誉为寿光党史“活字典”。他对当地政府的宗族文化政策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希望正视民间修族谱的文化属性,不能以“封建糟粕”对看待民间修谱,希望能因势利导,用马列主义观点指导民间修谱,让正确思想占领修谱阵地,既允许民间修谱,又有益于安定团结,岂不两全其美!

大段节录孙仲春的文字,因为他说明民间修谱的复杂社会背景。有的地方在执行政策中采取弹性态度:民间修谱,只要不出乱子,就不过问;由谱牒学会指导民间修谱,不致岀现糟粕问题,故而批准它的成立,时或与之亲近——出席其会议。

在传统社会,民间是否修谱,是其自主决定的,没有官方干预,至于家族缺乏撰写人才,可以聘请职业谱师执笔。明清以来,宗族具有血缘性、大众性、民主性、自治性、互助性、宗法性和对政府的附庸性,内涵丰富,根基深厚。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农民恢复个体生产,需要借助宗亲帮助、互助从事生产和经营,从家族活动中取得精神慰藉,自然会进行祭祖、修谱、修缮祠堂等活动,这本是正常的。他们修谱,常因缺乏现代修谱知识,致使写入某些宗法性内容,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改正,以提升其品质。在现代社会,从事谱牒文化研究的自由职业者,主动指导农民运用时代观念、新体例编写家谱,使新家谱记录了宗族成员的谱系、家族文化的特质,既能维系亲情,又能用家族的历史光辉鼓励族人奋发向上。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应成为民间与官方间的沟通桥梁。所以笔者认为,地方谱牒文化研究会成员是谱牒文化爱好者、研究者,也是因应社会需要沟通官民之间的特殊中介,是因应社会需要产生的专业文化群体。笔者对他们秉持敬重态度,感谢朱炳国、孙发全先生惠赠有关资料。

(2022年7月19日初稿)

《南开史学》辑刊公众号

微信号 : gh_a1e8b6154e77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上海考研论坛 » 法学研究期刊(法学研究期刊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